2月22日,沈阳市总工会召开十六届十次全委会议。会议明确,要以落实工会服务振兴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系列文件措施为抓手,强化政治引领,强化助力振兴,强化维权服务,强化基层基础,进一步推动经费投入向基层倾斜、工作力量向一线下沉、政策制定向职工贴近,不断提升工会工作的覆盖面和贡献值,更好地团结动员全市职工,在推动新时代沈阳振兴发展中展示新风采、施展新作为。
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引导职工和工会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践行“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与共和国同成长、与新时代齐奋进”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新时代辽宁精神,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市工人文化宫建设“工匠印象·1957”城市文化地标、筹建沈阳工人运动史馆。
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举办全市职工合唱比赛、职工健排舞(工间操)表演赛等文体活动,打造开放型(24点)职工书屋示范点。
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以建设“四个中心”、实施“五高”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为主线,围绕营商服务、重点工程、安全生产和班组建设等方面,广泛开展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振兴争先锋”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提升企业和职工的参与率和受益度。
办好各级职工技能大赛,打造“培训—竞赛—奖励—晋级—发展”五位一体职工学习培训和成才发展一体化平台。开展职工技协“五百行动”(百名工匠培养、百名名师带高徒、百家企业送技术、百项创新成果评审交流、百项技术难题征集攻关)。推动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扩面晋级,探索创建创新工作室联盟。试点落实《沈阳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建设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创建“盛京新时代工匠学院”,组织开展“百千万”(百名工匠、千名技师、万名职工)职工技能大培训,开通直达企业开展服务的“宣传教育、技能提升、服务保障”大篷车,为全市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贡献力量。
让职工有更多的获得感
强化源头参与,健全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定法规政策论证及意见建议征集。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推动街道(乡镇)、社区协调劳动关系机制建设,推动集体协商提质增效。加强厂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培训选树创业带头人,深化“工会就业援助月”“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月”等活动,在春秋两季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两次大型招聘会,多措并举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服务。加强困难职工帮扶和脱贫攻坚工作,实现送温暖常态化、经常化、日常化。优化完善会员服务卡功能,开发一批与职工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让职工有更多的获得感。
经费、力量、政策“三下沉”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经费使用、工作力量、政策制定“三下沉”。加大对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各类新兴群体的有效覆盖,开展“民营企业深组建”活动,加强“小三级”工会建设,继续做好“八大群体”建会入会工作,最大限度把新业态从业人员、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灵活就业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
加强对基层工会工作的指导和支持,研究出台《沈阳市总工会关于加强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管理办法》,优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和管理机制,有效解决基层工作力量不足问题。严格按省总要求高质量完成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实名制统计工作,并建立专管员制度,确保基层工会组织和会员信息“一时清”变成“长久清”。健全完善工会网络工作平台,推进“互联网+”工会普惠性、便捷性、精准性服务,推动工会各项服务举措上网运行,不断提升运用网络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水平。
版权所有:辽宁省总工会 |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北站路118号 | 邮编:110832 | 电话:22581001
Copyright 2018 all China.LN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All rights reserved
辽工服务小程序
辽宁省总工会
工会就业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