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0 09:09:56 来源: 作者:全跃栋 点击数:
【字体:
打印

寻访红色文物路上的感动


2022年春,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通知》,恰逢我们县正在筹建抗联纪念馆,也需要做红色资源调查,作为新宾县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的工作人员,我有幸成为了本次新宾县革命文物调查工作小组的一员;在历时两个多月的革命文物调查中,我们不仅被调查到的一个个红色革命遗迹所震撼,更是被遇到的一个个为了红色革命文物奔走的人所感动!真没想到有这么多人没有忘记我们的英烈、没有忘记先烈们为了新中国、为建设新家乡而流血牺牲的事迹!

调查工作刚开始,局领导就介绍我们拜会了一位81岁的退休老教师——张吉友老师。我们电话相约见面的时候,知道张老师的老伴正在住院,我们想等他护理结束再联系他,但老先生听说了我们的目的后,坚决表示要尽快来文旅局与我们见面!见面后张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这些年、为了调查和弘扬新宾抗联事迹所做的工作——他几乎走遍了新宾15个乡镇,考察了近百个有抗联传闻和故事的地点,自己购买和搜集、储存了近百万字的红色革命方面资料,采访了多位抗联英烈的后代!他还亲自手绘制作了一张“新宾地区八个抗日队伍分布图”,还自费出版了一本书——《新宾红色印记》!

我禁不住问老先生:您家有亲人参加过抗联吗?为什么您对抗日英烈这么关注?张老师用平稳的语气回答我说:没有。但是,我觉得当年这些抗日烈士们太不容易了,太苦了,为了新社会付出了生命,没有他们、哪有今天咱们的幸福生活。所以我就特别想把他们的事记录和传承下去,我们不能忘了他们。

听完老先生发自内心的话,我被深深的感动了!没想到真还有这样的人、不是因为工作需要、不是为了寻访亲人事迹,义务的、心甘情愿的为宣传抗日、弘扬抗联精神做这么多!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被抗联精神、革命烈士的事迹所感动!老先生这种深沉的抗联情怀,一直萦绕在我们之后的寻访之路上,激励着我们不辱使命!

在调查大四平镇皇木厂村抗联军火库和藏粮洞的时候,我们又碰到了一群让我们感动的人。皇木厂抗联遗迹在大山沟里,距离皇木厂村有20多华里、且全部为陡峭的山路!并且能确定密营和藏粮洞位置的人,都有80多岁了!我们很踌躇、担心找不到可以为我们当向导的人!村长王成东自告奋勇,让我们放心,一定没问题!第二天,王村长就找到了两名80多岁的老同志,两位老人精神矍铄,王村长告诉我们、当听说我们是县文旅局的、为了宣传抗联、找杨靖宇战斗过的足迹的时候,两位老人都是毫不犹豫,立刻同意带路寻访抗联遗!一路上山高林密、山石耸立,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一行终于找到了杨靖宇的军火库房屋旧址,看到了藏粮洞,老人还认真的介绍了当年负责管理这里的杨靖宇联络员的名字——当地人都叫他“罕达王”,也叫“王货郎”,有一个儿子幼年病逝,王货郎后来也被日本鬼子杀了,现在后人都没有一个,英雄啊

在拍照、登记经纬度等调查工作结束后,又经过两个小时的路程返回皇木厂村!事后我再三向王村长及两位老人致谢,并歉意的表达了我们没有经费、只能以诚挚的心来表达敬意!他们没有一点不满意的意思、反而说绝对支持政府和文旅局的红色革命文物调查工作,说当年的抗联战士们那个艰苦啊、希望我们能把他们家乡的红色革命文物宣传出去、别忘了我们村也是光荣的红色老区、我们村的前辈们也为抗联出过力…之后许久,我一直体味着他们带给我的这份感动,也更加领悟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使命重大!

五月上旬,我们的调查来到了新宾草帽山南满省委旧址所在地,经当地政府介绍,草帽山景区的张总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张总从头至尾参加了南满省委旧址的发掘工作,他小心翼翼的给我们拿出了他收藏的抗联遗物——有锈迹斑斑的子弹壳、有枪械部件、有日本铜元,满满一大包!我们看到这些珍贵的遗物,特别的激动,我们筹备建设抗联纪念馆正缺少这些难得的抗联实物!张总立刻表示:我一直想要把这些物品捐赠给相关部门,就是不知道捐给哪里、能更好的保存这些珍贵的东西,这都是当年抗联与日本鬼子战斗的实证啊,我一直深藏着、不敢随便给人看!你们来了,太好了!张总还热心的提供给我们很多当地抗联密营的照片资料,并再次请我们代为转达他希望捐赠抗联遗物的心情!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张总的一片赤心,我们又结束了一次难忘的寻访之旅!

在一个休息日,我正筹划这一天该如何度过,突然接到了我们调查小组领导的通知,他兴奋的告诉我:今天不能休息了、咱们一会去旺清门!咱们调查小组的王老师、确认了旺清门镇的瓦房村、是当年杨靖宇从通化四方台进入新宾、召开筹划东昌台战役的会议旧址所在地,并且那里还是1947年新宾第一区区长任重的牺牲地我一听,立刻背上无人机和照相机,赶去和小组汇合!到达旺清门,老王指引我们找到瓦房村,通过打听找到了当地最有文化的老人、退休的徐老师,徐老师了解了我们的来意,立刻侃侃而谈——“国民党坏啊!到村里找我爹带路,走到北旺清山半腰、被我们的部队袭击了!国民党气急败坏、说我爹通共、挖个坑就把我爹活埋了!幸亏咱们部队打过来了、看到新挖的土可疑、把土扒开、把我爹救了”;“任区长带着人进屋坐下不一会,国民党就把他们包围了!任区长冲到后园子那棵大梨树那、被国民党打中了!那时候敢参加革命的、都是英雄啊、了不起啊”;“俺们村那时候是八路军的主要活动地,打了不少仗、村里也为了革命死了不少人!这些该宣传啊!…”采访结束,老人要留我们在他简陋的家里吃饭,我们知道老人只有当年做过代课老师的一个月几百块钱的退休金,还要独自养活一个孙子,赶紧谢绝了老人的好意,结束了这次采访。

在木奇镇大房子村的调查中,我们找到了95岁的李广源老人,老人家至今耳不背、眼不花,知道了我们是文旅局调查抗联事迹,话匣子立刻打开了——从日本鬼子归屯烧房子、到汉奸金大刀带队清剿抗联;从本村的王金城如何在猴石密营给抗联战士疗伤治虱子、到20多岁被抓去给国民党背炮弹老人凭借记忆和父辈的口传,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大房子猴石地区抗联史料!采访结束,老人还说,他接受过好几拨人采访了,只要是为了宣传抗联,随时都可以找我,你们就别客气!我们握着老人家的手,坚定地告诉他:放心吧!我们的心情跟您的心情是一样的!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讲好抗联故事!传承好抗联精神!

有一次我们到大四平镇西河掌村、调查抗联一师师部遗址,那里现在是一片果园,承包者是一位腿有残疾的60多岁的大哥,遗址处至今保留着一间半倒伏的师部遗迹残房,我们定位、拍照,然后我询问大哥:这残房子占了你的地,少栽很多果树啊,政府给你补偿了?还是政府通知了不让你拆掉呢?大哥说:没人给补偿啊,来早就听说这是革命遗址,有故事里头,重要啊,再缺地也不能把拆了!哪年都有人来采访啊,本溪市委的都来过!光荣啊!

临别时,大哥夫妇热情的跟我们握手告别,还说要是政府需要、宣传抗联需要、他们会不计损失全力配合!看着大哥诚挚的笑脸,一股暖流从我心头涌起!我为在这个时代、还有这么多没有忘记抗联的人而感动!

历时两个多月的红色革命文物调查虽暂时结束了,但这期间遇到的一个个让我感动的人,发生的一件件让我感动的事,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让我为抗联精神所感染、更使我深深为自己能作为一名红色文物工作者而自豪!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是赓续国家的根、传承民族的魂,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有这么多心系英烈的人、我们的红色血脉和精神、一定能永远扎根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薪火相传、永继不断!



上一篇:品读辽宁之美、感悟长子初心 下一篇:不忘初心 用爱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