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0 09:12:48 来源: 作者:王彩虹 点击数:
【字体:
打印

我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共成长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王彩虹

韶华易逝,光阴荏苒,从二十弱冠到五十知天命,31载我与沈航同发展共成长,我融入沈航参与日新月异的建设,沈航则为我提供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平台。值此校庆70周年之际,回首往事,执笔为念。

家风熏染,坚守初心。我从小在沈航家属宿舍长大,很多儿时印迹在校园里的滑冰场、篮球场、乒乓球台和百米跑道上,以前学校运动会会为子弟小学设置2-3个比赛项目,那时父亲就会骄傲地对同事说“跑到最前面的是我姑娘”。人生中观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在操场上的露天电影院,最幸福的是每到周末,会同小伙伴们拎着小板凳急匆匆地来到操场上占座位。初中、高中时复习功课都是在应急楼教室里,耳濡目染我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1991年7月15日,大学毕业来沈航报道的那一刻,面对熟悉而又陌生的校园,按捺不住喜悦,不经意间31年飞逝。

父母毕业后留在沈航工作直至退休,“踏实肯干”、“恪尽职守”、“老黄牛”是很多老沈航人对父母的评价,他们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深深地影响我,始终如一坚守初心。每次回家看望父母,他们都会问“沈航发展如何了”,他们对母校深深地眷恋,激励我铭记“我是沈航子弟”,不负重托,我将青春奉献给沈航,我与沈航唇齿相依,同舟共济。

选课雏形,任劳任怨。2000年,学校在省内高校率先试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我时任教务科科长。选课是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核心环节,当时的选课软件是原计算机系老师带着毕设学生自主开发的,选课中心设在北陵校区主楼一楼西北侧的两个教室里,由80台电脑组成局域网,每次选课都需要维持学生队伍秩序,我一会儿用扬声器宣传选课步骤,一会儿又去电脑端指导学生选课,很多来自农村的大一学生从未接触过电脑,不敢碰键盘,每次选课结束我都会累得声音沙哑、两腿酸软。当时选课软件、硬件和选课网速与现在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劳动强度更是现在无法想象的。当学生看到我们耐心地指导,辛苦地付出,对我们说声“谢谢”时,再苦再累我们也都会“咬牙”坚守在岗位上。

四次评估,迎难而上。教育部对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检查,都是对学校办学水平的一次客观评价,事关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公众形象,我有幸4次参加了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第一次是1991年刚参加工作,适逢学校接受原航空工业部对本科教学工作检查。我在教务处实践科负责实验室教学管理,为了确保实验室人员、面积、实验项目数、学时数和实验类型的准确性,每天都跟着科长下基层,逐个走访实验室,那时科里没有电脑,先手工绘制表格,将搜集的数据填写进去,再用计算器汇总。当《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实验室简介》印刷装订成册时,看到自己辛苦付出换来的劳动成果,第一次体验到工作带来的愉悦。

第二次是在1998年,学校接受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当时在教务处教学研究科,既要负责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还要在评估办承担毕业设计质量调查报告等部分支撑材料的撰写。儿子只有3岁,白天没干完的工作,晚上哄完儿子睡觉,熬夜继续干。只有一个房间,为了不打扰父子俩休息,有一次我把小薄被盖在台灯罩上防止灯光发散,专心继续工作,突然闻到焦糊味,才发现薄被已经冒烟了,想想真是后怕。由于兢兢业业,受到时任院领导和处领导们高度认可,授予我二等功,是全校受此殊荣中唯一的一位科员。

第三次是在2007年,学校接受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时任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科长,承担全校本科实验教学数据的搜集、统计、汇总,为了避免反复向实验室要数据,减少基层单位的工作压力,我跟着处领导去省内高校调研取经,仔细研究评估指标体系内涵,总结凝练能涵盖反映实验教学基本信息状态的关键字段,一次性向实验室搜集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评估指标要求,将数据重新筛选组合,充分满足了评估支撑材料需求,得到了处领导和实验室教师赞许。

第四次是在2019年,学校接受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时任教学质量与评估处正处级督学,负责全校教学质量监控,几乎承担了质量保障项目中大部分支撑材料的撰写、搜集审核工作。依靠以往评估工作经验,研究评估指标体系,梳理支撑材料清单,查找短板,搜集分析其他省内外高校相关材料,很快明晰工作思路,为评估报告撰写提供充足的支撑材料。

立德树人,陪伴成长。2015年时任教务处副处长,经常会有学困生办理退学手续。面对家长的无助、学生的哭泣,我不断反问自己“如果这是我的孩子,能接受这个结果吗?”学困生帮扶成为我在教务处主动承担的一项工作。首先在电工重修课进行试点,联合任课教师、学工系统,召开座谈会,分析研判原因,连续两年抓电工课重修学生出勤率,作业质量,强化过程考核,学生出勤率由30%稳定在75%以上,考试通过率由30%稳定在70%以上。试点的成功,激励我继续努力前行。又对全校2015级、2016级、2017级学生学籍处理数据进行统计,经过数据分析,第一学期是学籍处理的高危学期,一年级是学籍处理的高危年级。2018年,我主动联系经管学院成为市场营销1801班班主任。新生报到第一天,我召开学生家长会,郑重承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新生报到的半个月内,我经常去宿舍与学生交流,去军训场地、新生篮球比赛现场、英语分级考试考场以及给学生买蛋糕过生日等,抓住每一次机会熟悉学生,及早赢得她们的信任。针对学生不同成长阶段,每学期组织召开不同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尽快明晰努力方向,如何不负韶华度过大学四年。通过每学期开展的集体生日及其它团建活动,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

第一学期,高等数学8名同学期中考试未通过,逐个找来谈心,分析原因,及时提醒,7名同学进步很快。一年级、二年级时,我经常深入课堂听课,通过观察,并向任课教师了解,确定学困生范围,制定帮扶措施,发挥班委作用,鼓励学生相互帮助,设立最佳帮扶小组进步奖、学优生奖、学困生进步奖,奖品由我自掏腰包,效果非常明显。我还主动去外地学生家访,学生由最初的拒绝心理到最后学习、就业等每一个关键点都会征求并听从我的建议。通过我与学生共同努力,我带的班级创造市场营销专业历史上5个第一,第一次该专业没有学生受到学籍处理,包括4名生源地西藏学生,实现了我对家长的承诺,学生们也兑现誓言“绝不掉队”;第一次有8名学生成功上岸,历史上最多考取2名,系主任感慨地说“跟以前比是巨大的突破,估计以后都很难突破”;第一次有学生考取985、211学校;第一次有学生以专业第一名成绩被东北大学录取;第一次有学生签约年薪29万,创造经管学院历史上最高纪录,学生们真诚地称呼我为“王妈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感,让我实现了担任班主任的预期目标,更实现了人生价值。

校史撰写,竭尽心力。校庆70周年之际,有幸得到学校信任参加2012-2022年校史撰写工作,负责本科教学实践环节、个性化培养和体育教学等三节内容。接到任务之初,深感压力巨大,唯恐埋没学校近十年的建设成果。我是沈航校友的后代,时刻铭记父辈的嘱托,我是从小在沈航长大的子弟,半世情怀,促使压力变成动力。我广泛查阅了省教育厅网站、数字沈航、二级单位官方网站,并调研了解,广泛搜集挖掘信息,逐条核对相关部门提供的支撑材料,本着实事求是、宁缺毋滥的选材原则,精心细选甄别,逐字逐句推敲,撰写2.2万余字,当最后一节内容提交审核通过后,如释重负。

人生能有多少风华正茂,难有几个30年,感恩沈航培养我成为术业有专攻之人,更欣慰沈航的发展与成长留有我的印迹,我坚信: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全体师生员工传承红色血脉、蓝色情怀,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定早日实现学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发展愿景!


上一篇:拼搏、奉献、爱国 ——三个辽宁人的故事 下一篇:守立德树人初心,担辽宁振兴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