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0 09:15:26 来源: 作者:陈晶玉 点击数:
【字体:
打印

我的白衣战记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陈晶玉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不知不觉,我已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工作十一个年头了。从大学毕业时的满脸青涩,到如今为人妻为人母;从当初稚嫩懵懂的实习小护士,到现在成长为一名经历丰富的护士长。一张张老照片,如时光机一般,回荡在我的脑海之中。十载光阴,忽然而已,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一)初来乍到

2009330日,作为“护生”的我开启了在大医二院的定岗实习生涯,每天在护理老师们的带领下上岗,既兴奋又忙碌,既感动又欢乐。看到患者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后,满心欢喜出院,我会跟着他们一起开心;看到科室的“白大褂们”悉心照顾病人却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时,我体会到了奉献与大爱。那一刻,想留在大医附属二院工作的梦想开始生根发芽。

转眼到了充满离别的7月,我少了毕业的伤感,多了几分欢喜,经过院内重重考核后,914日,我颤抖着签完人生中第一份劳动合同,正式开始在大医二院的工作生涯。

“你一个普通外地小姑娘,能留在这么好的医院工作?你有没有仔细看合同?”时光如水,当年母亲还以为我骗她,也担心我受骗,一夜未眠,第二天风尘仆仆从江苏赶到大连。直到我拉着父母的手,在整个医院里转了好几圈,去人事部门确认了工作,他们才如释重负。临别时,父亲说:“姑娘,虽然我们舍不得你离家这么远,但是这家医院不错,你要好好工作,不要辜负了这身白大褂。”

就这样,我开启了护理职业生涯。第一个科室是曾无数次憧憬的ICU病房,当初的梦想也从这里一一开始实现。

(二)成长蜕变

那时全院只有一个ICU病房。成立于2004年的ICU病房,初创时科里仅有医生、护14人,床位14张。在ICU的八年,在许多护理前辈们不厌其烦的指导下,我在临床实践中业务开始慢慢精进,人生慢慢成长。

每一天都带着敬畏崇拜的心踏入病区,也被大医二院人的拼搏和仁爱所感染。当我第一次目睹十几个老师为一个脆弱的生命得以延续而昼夜守护,当我看到她们为了让年幼的患儿配合治疗绞尽脑汁想办法给予安抚,当我看到平日里很多爱美的同事们耐心细致地为重症患者刮胡子、剪指甲、吸痰、倒尿、擦拭大便……潜移默化间,有一种力量,有一种做事的选择和方式,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打动了不少像我一样的“新人”。

2013713日,像医院内其它不断拓展壮大的学科一样,对于ICU病房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天,病房位置搬迁,病床数增加,病房面积拓展,一切都在变好。更让我们欣喜的是,层流式无菌空调病房里配备了更为先进的医疗设备,更多的新生力量不断加入我们团队。科室的壮大,意味着需要承担更为繁重的救治任务,如何让好设备在我们手上发挥作用,如何与死神赛跑,责任如山、压力倍增。征途再启,我们只有努力前行,才不会辜负这份厚爱。

(三)不负芳华

人生因经历而精彩,2016年我主动请缨,前往国内海拔最高的地级市医院--那曲地区人民医院支援,20181月成功结束援藏任务那天,我在车窗里回望这片土地,不禁鼻头一酸,泪如雨下。

援藏的日子里,我看到了一个从未经历的世界。那里条件艰苦,设备落后,对于每一个前往支援的医务人员都是不小的考验。作为支援那曲历史上第一批护理工作者中的一员,我和同事们下乡义诊、开堂讲座、培训考核、开展重症护理新技术……在4500米平均海拔的“生命禁区”工作,是在探索生命的无限可能。我们成功协助领队筹备建立了国内海拔最高的ICU病房,弥补了那曲地区没有重症监护室的空白,实现了“大病不出自治区、中病不出地区”的目标,提升了受援医院的重症护理水平,我为我选择白衣天使这份职业感到骄傲。

活到老,学到老。援藏结束后,我没有止步于过去的成绩,于2019年去北京进修学习,取得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护士证,并成为院内一名年轻的护理管理者。从护士成为护士长,变化的不仅是身份,还有责任,我开始更加努力地工作,只为对得起这身圣洁的服装。

(四)致敬战“疫”

“所谓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

人生有时就是这样,谁也不知道往后的人生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就像我曾以为援藏的日子会是职业生涯最艰难的时刻,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将我的人生与江城武汉产生了交集。

202028日,大医二院援鄂医疗队星夜驰援武汉,同时也将大医二院先进的7S管理、EARS理念、VTE管理以及优质护理服务一起带到了雷神山。很荣幸,我是其中一员,并担任雷神山医院A6病区的副护士长,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离死亡如此之近。

逆行抗疫,青春无悔。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我们排除万难,实行艾力彼7S精细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对患者实行“共情医学”人文关怀,暖心服务,让病人真正感受“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我们以“精心治疗护理患者”和“医务人员零感染”为目标,誓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那段日子里,护士们不仅给卧床患者进行喂饭、打水、修理头发,还给患者翻身扣背、指导患者踝泵运动,鼓励并陪同患者散步、跳健身舞……大医二院的“星级”管理在雷神山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雷神山上满载二院人“爱的文化墙”火遍全国,雷神山小伙儿、姑娘们满脸压痕的样子,又湿了多少人的眼眶!

雷神山的日子里,我们将生死置之度外。我为祖国的团结强大而自豪,为这身白衣铠甲而自豪,更为生命的坚韧而感动。

(五)并肩作战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援藏又援鄂,艰难的日子里我并不孤单,更多的“我”一直走在这条路上。医院里曾经支援汶川、援疆、援过也门的可敬的同事们,那时也分布于雷神山的各个病区中,分布在抗疫一线最需要的地方。

在雷神山之外,根据防疫安排,大医二院调整布局30余次,完成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急诊ICU负压病房改造高效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全院人员毅然放弃休假,几乎全员上岗。除驰援武汉184人之外,还有支援大连市六院、急救中心进行医疗救治工作的,以及多次外派核酸采集的同事,进驻中高风险地区和市内各个社区进行核酸采集近40万余例,展示了大连“速度”、二院“担当”!我们全市的所有白衣天使们携手作战、共克时艰,凝心聚力、共守滨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用热血激荡青春,用担当谱写忠诚。

20092022,我见证了我院的发展壮大,也经历了人生的蜕变成长。岁月依稀,午夜梦回,我常常做着一个奇怪的梦。梦里,全是医护人员的背影,那些背影像山一样伟岸,像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民族脊梁;又像水,静静流淌着泱泱华夏千百年来勇于挑战、甘于奉献的民族血液。

冬去春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日子里,我在医院开启了下一个十年。相信下个十年里,医院的发展会更加蒸蒸日上,相信下个十年里,我能白衣执甲,书写属于人生更多的精彩。


上一篇:传承沈药精神,服务辽宁振兴 下一篇:握紧手中“接力棒”奋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