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第三届职工手机摄影大赛书写光影背后的故事

2019-01-11 08:10:4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点击数:
【字体:
打印

​​  “我的照片获奖了!”

  最近几天,阜新市广大职工将关注聚焦于一个大赛上——阜新市第三届职工手机摄影大赛。当获奖的选手打开阜新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得知自己获奖后,纷纷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传递给亲朋工友。

  一幅幅照片里,有工影匠相,有邻里亲情,有城市风采,有田园风光,一幅幅照片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组合起来便勾勒出阜新市广大职工群众的精神风貌和这座城市的风采与荣光。


 在希望的工地上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工地上……”辽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公司)公用工程中心主操工康丽娜每一次到工地,都会情不自禁地在心底唱起她改编的这首歌。

  从20184月份公司复工以来,作为阜新当地最大的投资项目,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阜新市人的心。为了推进工程保质保量顺利完工,公司实施了“业主带班”制度。公司上到领导班子,下到基层职工,都要亲自参与到施工中来,抓工程质量、抓工程进度、抓安全隐患……每个人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康丽娜作为公司普通的一名主操工,同大家一道,每天奋战在各个工地上,认真履行“业主带班”责任制,早出晚归,兢兢业业。

  “有一次,我发现施工方在管道还没有试压的情况下就要进行填土,这是违反施工流程的,我立刻上前制止,督促施工方必须严格按照工程流程施工。”平日里,康丽娜是温婉女生,可到了工地上,她是冷面监工,对于施工项目的监理,她一丝不苟。

  工地休息的时候,康丽娜最大的乐趣就是掏出手机,拍下工地的点点滴滴。“就盼着公司能早日投产,为阜新的转型发展贡献力量。”怀揣着希望,康丽娜又一次早早地来到了工地上……


沙漠巡线工


  距阜新城区148公里的阿尔乡,这里是被黄沙侵蚀的地区,起风时,漫天黄沙,让人寸步难行。去年春天,国网阜新供电公司阜能新元公司党支部书记杨静来到这里,进行日常的基层走访。“无意间,我看到沙漠远处走来一个电网巡线工,便拍下了这个瞬间”。杨静并不认识这名电网工,更不知道他的名字。这名巡线工的身影与无垠大漠黄沙在杨静的手机中定格,成为了国网阜新供电公司广大电网巡线工的一个缩影。

  无论风霜雨雪,无论严寒酷暑,也不论节假休息日,只要有电网架设的地方,就有广大巡线员的身影。他们为了点燃百姓家里的那盏灯,为了维护企业正常运转的电能,数年如一日行走于电网之间。杨静告诉记者很多关于一线电网巡线工的故事,有山洪暴发时冒着洪水的危险连夜抢修电网的巡线工;有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吃饺子时还在冒着严寒维修电网的巡线工;有常年奔波在山区郊野风餐露宿的巡线工……太多的巡线工故事,怎么也说不完。

  “很多巡线工的故事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着,没有记录,没有影像。”杨静说今后她会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供电公司如巡线工这样的一线职工,用影像留下一个个平凡又感人的故事。


 高铁情结


  “从新闻上听说京沈高铁正式开工,我的心情格外激动。”5年前,当细河区税务局职工王国军听到京沈高铁开工建设的那一刻,他萌生了一个想法——用影像记录京沈高铁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

  于是,每到节假日,王国军或驾车,或骑行,奔波在京沈高铁阜新段的施工现场。从桥墩到架梁,从路基到隧道……每一处工地景象都在王国军的相机下变得鲜活起来。最令王国军动容的还是那些日夜奋战在京沈高铁工地上的职工。

  “我看不清他们的面容,我分不出他们的工种,但我知道他们是京沈高铁工段上最可爱的人。”王国军把镜头更多地聚焦于高铁工地上那些挥汗如雨、日夜鏖战的职工身上,“在他们的身上,你可以感受到什么叫中国高铁,什么叫中国速度,什么叫中国制造。”王国军说。

  20181229日,京沈高铁辽宁段正式运营通车,王国军笑了。



上一篇:锦州市总工会走出“锦州特色”的双服务之路 下一篇:盘锦市总工会全力落实“双服务”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