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煤集团 王曙勋

2018-09-01 14:26:2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点击数:
【字体:
打印

​                            从蓝领到辽宁工匠的求索

                  ——记辽宁工匠王曙勋的无悔人生

2017年11月份,当人们还陶醉于金秋收获的喜悦时,在辽宁人民会堂,来自辽宁省的95名技术精英正收获着他们勤劳的硕果。王曙勋作为铁煤集团仅有的两名辽宁工匠参加了会议,并走上了领奖台。当时的激动与荣光深深地刻在王曙勋的脑海,珍藏于他的记忆深处。

王曙勋毕业于铁法矿务局技工学校(现辽北技师学院)。参加工作的20年间,他通过刻苦的学习和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从“蛹”到“蝴蝶”的华丽转身。在成长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从一名普普通通的蓝领技术工人跨入了辽宁工匠的神圣殿堂呢?

男儿本色当自强

19955月,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王曙勋被调到保安区成为一名安全仪器监测工。他怎么也想不到,一次普通的工作变动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面对新的岗位,小伙子兴奋不已。可高兴没几天,他就被泼了一头冷水。在处理一次简单的瓦斯监测设备故障时,他用了全身的劲儿也没能处理好。工友的埋怨和嘲笑声让他感到像冷水浇头,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老区长鼓励他说:“小伙子,别灰心,慢慢来”。这句话给了他无限的动力。男儿本色当自强。打那以后,他暗下决心,立志要在安全仪器监测工岗位上干出点名堂。他自费购买了《电子、电路》、《计算机基础》一大堆专业技术书籍,在单位,没事的时候他就下井熟悉系统和线路分布情况。当时,监测设备落后,井下的设备经常出错,故障率高,要经常下井检修,只要一有机会他就跟着师傅下井,不懂的就向师傅请教。高故障率造成高频率的检修成为了好学的王曙勋最好的实践课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从理论到实践,从“书本”到维修现场,一次又一次摸索设备规律,总结检修经验。不到两年时间,他就能独立处理所有的设备故障。有几次处理故障,王曙勋经过判断分析,很快就找到了原因,渐渐地工友们开始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了。他给自己定下规矩,当天的活儿必须当天干完,否则不能升井。经常在井下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渴了喝几口凉水,累了休息一会儿接着干。他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业务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来到监测班不足三年时间,就因技术过硬被任命为班长。那年,他24岁。

多少次的技术改造和抢修,使王曙勋和他的同事们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艰难的日日夜夜。小康矿的极软岩支护巷道,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2004年,南二南四工作面整条回风顺槽迅速来压,巷道变形极其严重,矿里立即展开巷道翻修会战。然而,随着采场不断向前推进,受采动压影响,巷道压力急剧增大而且非常迅猛,巷道变形愈加严重,只几天时间,原来直径4米多的巷道被压得不到1米。皮带运输机被压住了,电缆落地了,通往工作面监测仪器的电缆被生生拉断了。此时,工作面气体变化复杂,不能没有瓦斯监测数据,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险情就是命令。王曙勋带上班组人员迅速到达电缆拉断的地点,查看情况,布置抢修任务,狭窄的作业地点,容不下多人作业。他拿起工具独自一人冲了进去。狭小的断面造成了巷道风速非常大,风中夹杂着煤块打在身上真的很疼。衣服破了,他不管,手上脸上被煤块划伤了,巷道随时有被压住的危险,他全然不顾,此时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尽快接通电缆,实现瓦斯监测数据的准确传输。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电缆终于接通了,数据也正常传输到了生产调度室,但这时的王曙勋却累得靠在煤壁上站不起来。翻修会战持续了两个多月,监测通讯电缆也多次出现故障,无论什么时候他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一干就是一整天。有时因为下井匆忙忘记带午饭,当看到其他人吃饭才觉得肚子咕噜咕噜直叫。有人劝他:“把弟兄们安排好班次,你何必天天在矿守着呢?”他回答到:“这段时间,是矿里最艰难的时候。如果监测设备不灵敏,出现瓦斯事故可不是小事儿。我们不能让一线翻修的工友们心里不踏实地干活,这是我的职责。”

十年磨一剑,终成状元郎

1998年,王曙勋代表小康矿参加了集团公司举办的青工技术比武大赛,这是他第一次以安全仪器监测工的身份参加技术比武。一山更比一山高,走出去之后,让他看到了差距,最终获得了第六名。回到单位后,他暗下决心加倍努力,并向领导保证,下次再参加技术比武一定争取夺冠。单位领导看着这个血气方刚、稚气未脱的小伙子鼓励道:“好小子,有志气,只要你肯学习,我们支持你。”那时没有固定的参考教材和书籍,他就把平时积攒和购买的书籍作为学习内容,仅做过的学习笔记就有厚厚的一大摞。学习已然成为了他的习惯。保安区的领导没有忘记对他的承诺,全力支持他参加比赛。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天还蒙蒙亮,他就起床到离家不远处的小树林看书。通勤的火车上也成了他学习的课堂,晚上回家挑灯夜战。班上,干完本职工作,一有时间他就在实际操作方面练习。

2007年,公司开展首届职工技能大赛,规模之大,工种之全,堪称历史之最。王曙勋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这么多年来,他从没间断学习,参加比赛正是锻炼和证明自己的最佳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王曙勋以总成绩第一名获得安全仪器监测工工种状元。从那以后,他继续发力,连续三届获得了该工种第一名,保持六年工种状元称号。被公司破格聘为工人技师,被矿提拔为保安区副区长。面对荣誉,他说:“我还会继续努力,争取再立新功”。这是他许下的又一个郑重的承诺。

2007年对王曙勋来说是一个丰收年。这年的深秋,王曙勋参加完公司技能大赛获得工种状元后就接到通知,让他代表公司参加“开滦杯”第二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他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从未参加过这样的比赛,能和来自全国煤矿行业的技术高手同场竞技没有经验。兴奋的是能有机会和如此多的高手过招,多么难得的学习和检验自身能力的机会,是那么的幸运。经过一个多月的集训,他参加了比赛。

说起那次比赛,他至今还记忆犹新。在理论考试阶段,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进入操作比赛环节。实际操作的现场气氛更加紧张,不允许出现一点差错。比赛开始后,他果断判断故障、准确排除、连接系统、调试……,一直到按铃报告操作完毕。闷热的场地,他早已是大汗淋漓。比赛结果公布了,他获得了第四名。铁煤集团一项新的纪录诞生了,队员们纷纷向他祝贺。但他兴奋之余也有遗憾,如果自己再冷静些、再细致些,应该还能取得更好成绩。

王曙勋有自责的理由。回想起集训期间,集团公司为了他们参加比赛,尽最大的能力给他们提供场地和条件。得知比赛的设备和他们所练习的设备不一样时,公司把他们送到厂家培训,花重金果断买下设备供他们练习。第四名的成绩他觉得对不起公司领导,对不起领队教师对他的支持。从那以后他就暗下决心,唯有更加努力的工作来回报企业的培养。

奋飞争先带头雁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煤矿设备更新换代非常之快,监测系统也不例外。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每更新一种新设备,他都认真学习原理,熟悉性能,掌握操作。有不懂的就马上询问厂家的技术人员,他不仅自己学习,还组织监测班人员一起学习成长,还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班上的弟兄们,使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要领。

2004年,按照省里要求,要培训煤矿安全监测人员,保安区领导让他拟定选派人员参加。他觉得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就找到区领导提出争取让所有班组人员都进行培训。区领导同意了他的请求,但前提是不能因为培训影响矿里的工作。为了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他决定带领两个班组的技术骨干留下来执行替班任务,其他人员分两期培训,需要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里,他吃住在矿,困了就在长凳上睡一会,没白天没黑夜的上班、替班,一个月下来,他已分不清多上了多少个班。等大家培训回来,看到他下巴上长出了密密麻麻的没来得及刮的胡茬子,瘦了一圈的脸上眼镜框显得大了,一身褶皱的工作服俨然是好多天没有换过了,一下子好像老了十岁。惊讶的大家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纷纷跑过来抱住他,心疼地流下眼泪。可他却觉得心里很甜,因为能让大家有机会提高业务水平,自己苦一点,值!

采煤工作面设备安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监测设备的安装是要在工作面系统形成后期才能实施的一项工作。这就需要前期准备工作要充分、全面,需要进行线路设计、用料计算,准备监测设备,并和其他单位协调沟通。安装期间,由于运输综机设备,运输线路非常繁忙,根本没有空闲时间运输监测设备。测分站、区域控制器、断电器、备用电源箱等监测设备需要提前“到位”。为了抢时间,总计4百斤重的大小设备都得靠大家手抬肩扛的搬运到工作面,劳动量非常大。负责安装工作面的矿领导对其他安装单位说:“都像王曙勋他们那样,工作面安装一定不会有问题,这是你们学习的榜样。”一个辅助单位班组能成为一线单位的学习榜样,这是很高的评价。

在他的带领下,监测班成了全矿业务最精,最具凝聚力的班组,多次被矿评为“先进班组”。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三年被评为小康矿首席员工。

多年来,王曙勋取得的成绩是沉甸甸的。连续三届夺得铁煤集团安全仪器监测工工种状元、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赛安全仪器监测工第四名、全国煤炭行业优秀技术能手。2007年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012年辽宁省技术能手、2013年煤炭行业技能大师、2015年辽宁省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2017年辽宁省首批“辽宁工匠”。获得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多篇论文在国内专业杂志上发表。这些成绩的取得,见证了他走过的一条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到技能大师的奋进之路。

面对一长串的荣誉和厚厚一摞的荣誉证书,他只是淡淡一笑,谦虚地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我只是比别人幸运,身后有那么多的人支持我、帮助我,为我的成长铺平道路,我心里满满的全是感恩”。


上一篇:辽宁华电铁岭发电有限公司继电班班长 马晓红 下一篇:国网辽宁电力年轻劳模工匠 刘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