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听说这个月你涨工资了?”刚刚评上高级职称的丹东市某企业职工李强笑着回答:“是啊,这次涨了500元钱呢!”回想起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李强总觉得当一名工人有点不甘心。而现在,他对产业工人有了新的认识,企业越来越重视技能型人才,丹东市总工会千方百计为产业工人提供学习上升的空间,李强和其他年轻技工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弘扬工匠精神
为进一步引导产业工人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增强社会对产业工人的职业认同感,使更多的产业工人不断在岗位上创新创造,丹东市总工会从大力宣传产业工人榜样入手,通过在媒体和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专栏,讲述工匠故事,将匠心、匠品、匠行渗透到产业工人心里。同时,组织丹东地区部分一线产业工人拍摄《鸭绿江畔劳动赞歌》《红旗飘飘》《我和我的祖国》《不忘初心》等一系列主题快闪宣传片,以歌声鼓舞奋进斗志,传承工匠精神。通过举办主题文艺演出、职工演讲比赛、职工画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丰富广大产业工人精神文化生活。
强化职业培训
根据《全省工会职工职业技能提升三年工作方案》要求,丹东市总工会引导企业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产业工人,开展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与市技师学院、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黄海汽车工程学院、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配合、平等互助”的原则,为送训人员提供培训场地、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教学服务以及定期开展交流研讨等,为培养更多工匠型技能人才协同努力。并且面向基层、面向一线职工、面向普通劳动者,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送技能进企业”活动,累计培训钳工、焊工、电工、水产养殖、服务礼仪与职场行为规范等行业和工种岗位职工1537人次。同时,围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广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的“五小”创新活动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推荐评选“五小”技术创新成果,让广大产业工人向更高层次技术钻研。
推动成果展示
各类别创新工作室凝聚着劳模、工匠或金牌工人等高技能人才及其团队的智慧能量,为此,丹东市总工会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技术工人创新创造,为有想法、有干劲、有能力的产业工人组建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予以政策倾斜、资源倾斜、资金倾斜等。他们先后制定了《丹东市“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管理办法》《丹东市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和管理,激励一线工人勇于创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创建了“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2家,“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0家,“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24家,“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2家,示范性创新工作室5家,共完成各类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技术攻关、工艺流程改进等200多项,节约、创造价值近亿元。
版权所有:辽宁省总工会 |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北站路118号 | 邮编:110832 | 电话:22581001
Copyright 2018 all China.LN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All rights reserved
辽工服务小程序
辽宁省总工会
工会就业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