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热轧部 于斌

2018-09-01 14:15:1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点击数:
【字体:
打印

点燃创新激情、演绎璀璨青春

​ 

于斌,男,汉族,197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现任鞍钢股份鲅鱼圈分公司热轧部副部长。

走进于斌的世界,你会深深感受到当代技术人员的风采,一个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高材生。九年来他主持完成46项科研项目和现场技术攻关,解决了影响现场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疑难问题57项。科研成果获得国际、冶金行业、省、市、集团级奖项32项,授权国家专利16项,认定企业专有技术18项,在国家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9篇,累计为公司创效9200多万元,并以出色的工作业绩获得营口市五一劳动奖章最美营口劳动者营口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营口优秀工匠营口市劳动模范、辽宁省“辽宁好人·最美人物等荣誉。

一、以积累奋进寻找突破

2008年参加工作之初,正值1580热轧线开工,生产现场百业待兴,其中高额采购来的德国IMS板形控制设备,因控制系统中没有产品板形目标曲线而无法投入应用。板形目标曲线是带钢板形控制的目标,是实现板形自动控制的核心技术,一旦有偏差,带钢板形质量就达不到理想效果。如何开发板形目标曲线,这是冶金界公认的一个技术难点,近十几年来,我国引进的先进板形控制系统,由于种种原因,只引进了可供选择使用的板形目标曲线,没有引进制定和选择板形目标曲线的方法和模型,这给轧制操作特别是新产品的开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1580线生产定位 极薄、高强、高品质冷轧用钢,是鞍钢热轧线中生产品种规格最多(品种规格5400个)、平均厚度最薄(平均厚度3.35mm)的产线。因此,根据经验逐步摸索制定板形目标曲线,周期长、任务重,最重要的是在没有板形系统控制的情况下,日产1万多吨的卷板潜藏着巨大的市场质量风险,因此,开发板形目标曲线已成为1580热轧线生产的当务之急。从发表的文献来看,国内外对板形目标曲线的研究和报道很少,只停留在一般的概念和生产经验描述上。面对困局和现场迫切需求,永不服输创新和钻研精神的于斌,主动承担起这个重任,通过扎实的理论功底,耦合金属塑性模型、辊系变形模型、板形判别模型、板形偏差模型、标准曲线模型和控制策略模型等6方面理论知识,不断尝试建模,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遇到难题时,常常冥想苦思数日,直到问题解决。功夫不负有心人,数月后成功开发出板形目标曲线机理模型,他没做片刻休息,又紧张忙碌着将工艺参数、采集数据输入到仿真模型中,这是一个庞大的工作量,1580线产品涉及457个板形层别,每个层别都需要单独计算。他再将计算得出的板形目标曲线,逐一输入到板形控制系统中,跟踪现场生产,查看轧制实绩,对不稳定的控制点进行分析改进,他把拍照下的轧制曲线、带钢图片分类保管,试验过程详细记满了10余本笔记。经过2个多月的紧张调试,终于给1580线IMS板形控制系统安装上了眼睛,实现了全规格产品基于目标的自动闭环精确控制,带钢板形质量实现了“脱胎换骨”般提升,如Q235B2.5×1010毫米带钢平直度由原来平均的72IU降低到6IU,部分品种2.0毫米薄材实现鞍钢首次批量免平整供货,达到了国际同行业一流水平,产品抱怨量由7.3%直线下降到0.02%。如今,他还经常从保存两个大书架的资料中吸取新的信息,获得新的科研灵感。于斌说,科研工作也需要温故知新。

二、以市场导向寻求卓越

加强自主创新的最有效途径是以市场为导向,攻克核心和关键技术,做大做强特色产品。在2013年公司团委组织的青年创新登高计划中,于斌被推选为鞍钢鲅鱼圈分公司热轧部青年工作室创新负责人,通过客户走访和市场调研发现,冷轧用户迫切需要原料提高尺寸精度,最大化降低其生产成本。而鞍钢鲅鱼圈分公司下游冷轧直供客户有40多家,订货协议繁多,同一产品因下游罩退、连退、酸洗板等工序用途不同,热轧控制工艺也不尽相同。因此,攻关提高冷轧原料,尤其是厚度<2.3毫米薄规格的外形尺寸精度成为一项较复杂的难题。

面对困难,于斌没有退缩,他带领青年创新工作室的几名充满朝气和富有创新激情的青年技术人员,立刻着手研究提高冷轧原料尺寸精度方面的攻关工作。“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他统计对比了相同规格、不同协议带钢的3年轧制数据,利用大数据追寻差异点,逐项原因分析,进而制定详细的控制措施,按照时间节点展开攻关工作。针对冷轧用户不同的订货协议要求,他以冷轧材不同厚度层别作为目标,采用同材异控方法,即相同材质、规格的冷轧材采用不同控轧控冷工艺生产,不仅保证了产品性能要求,而且达到了带钢尺寸精确控制的目的。经过3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产品平直度、厚度等尺寸精度提高了5%以上,达到了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得到了客户良好评价,下游客户烨辉科技有限公司(台资)总经理特致电鞍钢分公司团委表示衷心感谢,同时,这也极大地提升了鞍钢产品竞争力,鲅鱼圈分公司年直接增效300多万元,实现了客户与企业双赢。

三、以锐意进取实现创新

技术创新不加以具体的更新,就难免落入水土不服的困境。1580线控制工艺基本是移植鞍钢本部热轧产线,未充分考虑到产线结构和生产品种等的差异与不同,造成很长一段时间里现场生产组织局面被动。于斌在与其它热轧产线的技术交流与对标中,深感各工艺都有一些长期形成的传统和习惯,不加以具体的更新和改进,实际控制就达不到理想效果。

他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技术创新中,深入探讨解决具体技术问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他结合现场工况,独辟蹊径,开发了全国热轧产线特有的“正弦工作辊VCR支撑辊辊型配置+长行程窜辊+中值弯辊”相结合的带钢板形控制技术。此项技术成功解决了带钢穿带不稳定、轧辊异常磨损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解决了高强极薄带钢板形波动不受控的技术难点,厚度<2.0毫米高强薄材轧制成功率达到99.8%以上,并突破专用材需要普通材过渡的瓶颈,实现了不同计划的自由程序轧制,带钢同宽轧制公里数最大达到70.78公里,打破行业30公里的规程限制,跃居国际同行业领先水平。不仅提高了轧制计划自由度,而且大幅提高热装率,仅煤气能耗一项年节约800多万元。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年工作期间,于斌将燃烧的青春热血交付给无尽无休的技术研究工作,他坚持自主创新为原则,立足于提升企业工艺产品升级满足下游客户市场需求两个定位,几年来完成四十多项科研攻关项目和现场技术改进工作,形成了一套1580热轧线独有的特色工艺技术,研究成果在2013、2014连续2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2016、2017连续2年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其中自主研发的《热轧极薄带钢稳定轧制技术》、《热轧高强薄材板形控制技术》分别获2014年第八届、2016年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并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在国际会议和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9篇,尤其在冶金学科类国家1A级杂志《钢铁》上发表5篇。

看到成果的同时,于斌深深体会到,成绩的取得与付出的艰辛是分不开的,即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更是组织培养和坚定支持的结果。在鞍钢集团为广大员工搭建创新登高的广阔平台上,他将继续用自己在热轧线前映红的火红岁月和宝贵青春,为实现鞍钢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曹祖刚 下一篇:营口濮耐镁质材料有限公司 李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