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巍事迹

2018-08-13 21:18:47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字体:
打印

高云巍事迹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高云巍是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柴油机公司机械加工车间的一名高级技师,现任连杆二班班长。高云巍虽然只有40岁,却是一名在铁路机车制造岗位上摸爬滚打了23个年头的“老工人”。他热爱自己的岗位和工作,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机床操作技术,在自学成才的道路上“干大事,长本事”,成为机车工人的杰出代表。立足本职,甘于奉献,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获得了许多荣誉:“201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全国技术能手”、2017年辽宁工匠 、2009年“火车头奖”、2015年获“辽宁省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2012年获“辽宁省劳动模范”、“第五届大连市有杰出贡献高技能人才”、2009-2011年度 “大连市优秀共产党员”、2006-2007年“大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一、努力学习,勇于进取

1994年,刚满17岁的高云巍从技工学校毕业,分配到全国赫赫有名的中央大型企业大连机车车辆厂机械一车间当了一名技术工人,消息传来,他激动得彻夜难眠。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满怀激情和对未来美好工作的憧憬报到归来那天,脸上却挂满了愁云。原来,他报到时了解到他要去的班组担负着内燃机车重要部件连杆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连杆在柴油机运行中即承受往复贯性力,又承受着旋转贯性力,对每个部件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稍有偏差就可能机毁车坏。尤其是看到老师傅们那精湛的技术和娴熟的操作,更使他望而却步。在领导和师傅们解释和帮助下,他终于悟出了“人总是学而知之,从来就没有生而知之”的道理。从而他解除了顾虑,坚定了干好工作的信心,把当一名高素质、高技能的加工中心操作技工作为人生追求目标。从此,带着强烈的求知渴望和高度责任感,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并于2012年7月完成了大连交通大学成教学院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学习。还充分利用工余时间自学有关书籍,从基本原理和基本程序入手,先后自学了《车工工艺学》、《夹具设计与制造》、《HMC-800加工中心操作》、《数控加工中心工艺》等,碰到不懂的地方就向工程技术人员、老师傅请教学习。经过不懈努力,高云巍的理论功底更加扎实,操作技术更加娴熟,在加工中心岗位上生产出一件又一件精品,很快成为一流的高技能人才,成为车间急、难、精、新等产品加工的主力。在原北车集团和中央企业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中,高云巍以精湛的技艺和巧妙的双手在看似笨拙的机床上雕刻出高精度的花形工件,成为数控项目的新科状元,被公司破格晋升为最年轻的数控高级技师。

车间TBT连杆深孔钻削加工中心是从德国新引进的设备,自动化程度高,要求操作者必须有非常高的责任心和过硬的操作技术。车间选中了高云巍,他承诺在最短的时间熟悉和掌握这台设备。为了尽快使机床投入生产,他认真阅读该机床操作手册,学习理论及实际操作技术,下班回到家继续研究到深夜。从工装调试、工艺分析、刀具准备到加工程序的编制都是由他一个人来完成。TBT连杆深孔钻削加工中心在高云巍的努力下,很快投入265、270柴油机零部件的生产,取得很大效益。

车间从德国新引进的一台aba齿型磨床。在调试时发现,加工270连杆齿型的金刚滚轮两外端的齿型与工艺要求不符。发现这一问题后,高云巍反复琢磨,研究,计算。通过对比,向工艺师提出更换两边分别薄7.5毫米的砂轮,这样金刚滚轮修砂轮时就能充分避开滚轮两端的齿底形状,通过计算出大端孔内侧的加工量,调整机床程序尺寸就可以留出半齿的加工余量。方案开始实施后,高云巍和操作者整整利用三天时间全程跟踪实验完全达到了工艺要求,避免金钢滚轮报废,节约价值约8万余元。                                                                                                                                                   

二、创新方法,攻坚克难

高云巍对于每件产品从工艺方案的选择、程序的设计、刀具的确定都认真的对待,以求做出最佳产品。工作二十余年来,废品加工率为零,实现岗位质量“零缺陷”。

16V265H型柴油机国产化是公司生产工作的重点,在此机型的连杆生产中。在连杆的杆身上有一个630mm的长油孔,此孔用于导通连杆大端至曲轴连杆颈、连杆小端至活塞销之间的润滑油。由于此孔属于深孔加工范畴,所以对切削加工所用的刀具、刀具的角度、特别是加工工艺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有某一环节不合适,就会造成崩刀、孔偏斜与小端孔内油沟无法圆滑过渡等质量问题。此深油孔被安排在高云巍所操作的TBT深孔加工中心进行加工,他凭借丰富的加工经验和对机床的熟练掌握。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和反复实践,终于发明创造了符合本工序特点的操作方法。该操作法被公司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高云巍265柴油机连杆深油孔工序钻削加工操作法”。使用这个操作法,提高加工效率30%以上。

在265汽缸盖国产化生产中。要求阀座孔的倒角要和导管孔用一把复合刀具一次加工,但因为外购的刀具对汽缸盖内部的毛胚尺寸考虑不周导致刀具在加工导管孔时发生干 涉。在这种情况下他通过工艺尺寸和实际尺寸的比较再测量出刀具的实际外形尺寸,直接设计改进方案。经过修改试加工完全符合加工要求。在汽缸盖中心孔生产中。因为在卧式加工中心上加工的中心孔达不到设计公差要求,所以把此工序转到本组的立式加工中心上加工。此前的工艺安排时没有立式加工中心的工序,所以没有夹具。高云巍通过在265汽缸盖阀座孔导管孔工序的夹具上增加定位和夹紧装置实现265汽缸盖中心孔工序的装夹。这样一套夹具可以保证两道工序(265汽缸盖中心孔工序和265汽缸盖阀座孔导管孔工序)的生产任务。既节省了新造一套夹具的成本也提高了立式加工中心在加工265汽缸盖中心孔工序的生产效率,保证质量的稳定性。而且在两道工序转换时不用拆卸任何部件,保证了两道工序在一套夹具上的通用性节约了夹具的制造费用5万余元。

在240H型连杆加工试制过程中高云巍全程参与。其中改造夹具设计夹具6套。其中5套夹具可以保证240H型连杆和240B型G型连杆通用。不但可以做到不同产品的互换性,而且还节省了5套夹具的生产成本。

三、培训带徒,提升品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仅有“利器”,未必能“善事”,想要“善事”,关键在于用“利器”的人。现在影响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不是物,而是人。这就需要弘扬工匠精神,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去推进人的现代化,去培育善用“利器”的人。所以高云巍名字命名的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技能培训开展大量工作,到目前共进行了5批次的培训。通过理论授课计算机模拟仿真和实际操作三种方式相结合的培训方法来开展培训。培训过程中,他还将机床具体操作、刀具结构及程序工艺分析等知识和经验,耐心地给员工讲解,受到一线操作者的好评。今年共有30余人参加培训,计划100余课时的培训,目前已经进行了30余课时,参加培训不但有一线的操作者还有自愿报名的工程技术人员。经他带出来的徒弟现在已经有1名晋级为高级技师2名晋级为技师还有6名同志是柴油机公司技术能手。有目的地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使之真正成为能做事、会做事、做好事,并创造高效劳动价值的“工匠”型人才。高云巍不但传授给他们技能,他更是以一丝不苟地工作态度影响着身边的人。

 工匠,是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极致、追求完美、追求更好的精神和锲而不舍、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品质。高素质、高技能是他追求的目标,事业心、责任心是他人生观和生活态度的最大一部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180125


上一篇:陈东 下一篇:孙世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