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沈阳“两会”上的“好声音”

2019-01-14 08:06:4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点击数:
【字体:
打印

​  设立劳模日,栽种劳模林,涵养新时代劳模精神,激励职工群众争当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主力军;做大做强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创造更多高科技人才就业岗位;建设宜居宜创“青年社区”,打造人才高地,让回沈留沈毕业生更有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

  在刚刚闭幕的沈阳“两会”上,来自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全市人民的殷殷重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为推动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建言献策,发出阵阵“好声音”。


  栽种“劳模林”涵养劳模精神


  说起沈阳的劳模资源和浓厚氛围,市人大代表、沈阳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宁先圣如数家珍:“咱沈阳是劳模辈出的城市,新中国成立以来,已涌现出2万多名市级以上劳模。其中,国模400多名、省模2000多名。有享誉全国的劳模纪念馆、劳模社区,还有多处‘劳模林’……”

  多年前,铁西区、浑南区都曾专门划定绿化区域,栽种并设立“劳模林”。宁先圣觉得,随着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劳模林”的范围、功用和影响还应进一步扩大。

  为此,他在今年“两会”上建议,恢复已有并扩大“沈阳劳模林”规模,将其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以极具代表性的劳动模范名字命名树木,专门用于宣传劳模事迹,讲好劳模故事,弘扬劳模精神。

  宁先圣建议,在适宜植树的时节设立“沈阳劳模日”,举行向劳模学习、和劳模一起植树等活动,使“劳模林”成为展现劳模风采、涵养劳模精神的教育阵地和精神家园,为凝聚社会正能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丰富城市精神内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劳模林’不仅是植树,更是在每个人心中埋下劳模精神的宝贵种子,并使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学习劳模、人人争当劳模的时代新风尚,助力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宁先圣说。


  提高人才待遇引才回沈留沈


  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人才是重中之重。沈阳市政协委员、东北大学80后教授徐大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一段讲话记忆犹新:“总书记说,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

  在今年沈阳“两会”上,包括徐大可在内的工青妇界别10位委员提交了《关于留住和吸引青年科技人才,打造青年科技人才高地的提案》,希望科技、人社等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上下齐心、内外发力,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回沈、留沈干事创业。

  “博士后是科研一线的基本单元,是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中重要的一环。”徐大可在提案中建议,有关部门应给予博士后工资、科研项目等待遇上的保证。设立市级博士后项目,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用人课题组三位一体吸引博士后在沈阳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同时,为留沈阳工作的博士后提供安家费及其它补贴。

  “40岁以下的一线科研人员是精力最旺盛、创新能力最强的阶段,留住这个年龄段的青年科技人才是另一个关键。”提案建议提高一线青年科研人员的待遇,包括子女就学、补助安家费等,以此留住自己培养的青年人才,并加大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度,形成人才高地。

  致公党沈阳市委员会也建议,依托沈阳产业优势,以智能工业、先进制造业和信息产业为基础,吸引中国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来沈投资,设立区域总部、物流中心、营运中心和研发中心,为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提供良好的就业软环境和高端的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同时,探索推出人才公寓,为留沈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保障性住房,开发配套完善、宜居宜创的“青年社区”。



上一篇:沈阳争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下一篇:人社部:稳就业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